4月2日,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输美商品税率高达34%,涵盖几乎所有品类,4月9日正式生效,美妆时尚产品因包含大量日用消费品,成为重点征税对象。
▲截图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作为回应,我国在4月4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于4月10日实施,同时配套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制裁等措施,形成“六箭齐发”的精准打击。这场史无前例的关税战,对全球供应链依存度极高的美妆行业影响深远。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24年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中美国的占比情况。
(一)出口情况:美国稳居核心市场
1、出口规模与占比
2024年上半年:出口总额达32.7亿美元,对美出口6.4亿美元,占比提升至22.7%,仍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中,唇用化妆品对美出口同比增长43.5%,彩妆类产品(粉底、眼影等)占对美出口的67.14%。
▲2024 年上半年我国化妆品十大出口市场情况,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2、出口增长驱动因素
品类优势:中国彩妆类产品(如唇膏、眼影)在美市场份额显著提升,2024年一季度唇用化妆品出口额达10.35亿元,同比增长53.07%。
▲2024 Q1 中国化妆品出口美国产品品类,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区域布局: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作为出口主力省份,上半年贡献全国35.6%的出口额,其跨境电商和供应链优势助力对美出口。
(二)进口情况:美国占比下降,国产替代加速
1、进口规模与占比
2024年一季度:中国化妆品进口额40.3亿美元,美国为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占比13.2%,进口额同比下降13.1%。
▲2024年一季度我国化妆品十大进口市场情况,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2024年上半年:进口总额83.6亿美元,美国进口占比进一步降至约12%,但降幅缩窄至3.4%,主要品类为高端护肤品。
▲2024年上半年我国化妆品十大进口市场情况,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2、进口下滑原因
国产替代:自然堂、花西子等本土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市场,敏感肌修复、草本成分等领域竞争力增强。
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者偏好转向高性价比国货,进口高端护肤品需求增速放缓。
小结:
出口:美国是中国化妆品出口的核心市场,长期占据20%左右的份额,且增速稳定。
进口:美国进口占比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第四位进一步收缩,反映国产替代趋势。
本次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对化妆品企业造成哪些影响,我们接下来详细分析。
(一)美国美妆企业的“中国依赖症”
美国个护巨头Edgewell(旗下拥有舒芙、香蕉船等品牌)已提前行动,与中国化学品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以应对关税压力。其首席运营官透露,若美国对中国化学品关税从25%升至60%,防晒霜等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大幅攀升,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链。
(二)中国反制措施:美国品牌在华或将遇冷
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可能直接推高美国美妆品牌在华售价。例如,雅诗兰黛、科颜氏等品牌若依赖美国本土生产,其进口成本将激增,或被迫调整定价策略大大提高零售价,或将转移生产线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替代加速
中国消费者对涨价敏感,美国品牌若无法消化关税成本,可能被国货品牌或欧洲、日韩品牌替代。例如,中国银河证券指出,航空器等高关税领域国产化进程可能提速,类比美妆行业,本土品牌有望借政策红利抢占份额。
(四)供应链“脱钩”加速重构
原料替代:中美化妆品生产企业或转向欧洲、日韩或国产供应商。
生产转移:部分代工厂或考虑将美国市场订单转移至东南亚,以规避关税风险。
库存博弈:企业需在4月10日前抢运美国原料,或利用缓冲期(5月13日前到港免税)调整库存策略。
(一)出口受阻倒逼“内卷”与创新
白云美湾研究院集群专家指出,中国美妆品牌近年加速出海,美国是重点市场之一。若中国输美化妆品被加征34%关税,国货价格竞争力将大幅削弱。以某国产口红为例,若出口成本增加34%,其在美售价可能高于同类欧美品牌,导致市场份额流失。此外,美国海关对化妆品成分的审查可能因贸易摩擦趋严,进一步抬高合规成本。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将加速行业技术升级与品牌高端化进程。
(二)关键原料的“卡脖子”风险
美加征关税最大的影响是美国进口的高端化妆品原料(如特定化学成分)。对此,国内企业需加大对成分研发、生产工艺的投入,加大技术壁垒建设,减少对单一国家进口原料的依赖;更关键的是可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卡脖子技术。
(三)国产替代窗口期打开
政策倒逼下,本土原料研发迎来机遇。例如,中国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用于高端仪器生产)虽主要针对科技领域,但间接推动国产化妆品设备(如灌装生产线)的自主化进程。此外,消费者对国货信心增强,佰草集、珀莱雅等品牌有望通过“成分平替”抢占高端市场。
(四)关注政策红利
国内企业需多关注我国对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惠及政策,如白云区“美湾九条”专项政策提供税收优惠、用地支持及研发补贴等惠企政策,加入五龙岗产业园的企业通过屋顶光伏年节煤超5000吨,降低绿色生产成本。
美国市场:
防晒霜、护肤品等依赖中国原料的美国产品可能涨价,美国消费者或转向中国品牌或其他地区产品。
中国市场:
「高端市场」:进口美妆(如雅诗兰黛、倩碧)若因关税涨价,消费者可能转向欧日韩品牌或国产高端线,国货品牌有望凭借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但高端线仍可能面临替代难问题。
「大众市场」:性价比成为核心竞争点,国货凭借灵活定价策略或进一步渗透下沉市场,面对即将来临的618盛宴,我们拭目以待。
中美关税战对美妆行业的冲击,本质是一场供应链效率与创新能力的较量。在这一背景下,广州白云区打造的千亿级“白云美湾”化妆品产业集群,凭借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研发自主化、数智化转型及全球化布局,成为关税危机下国产美妆突围的核心引擎,其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一)原料自主化:破解“卡脖子”难题,倒逼技术跃迁
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联合近2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已自主研发神经酰脂、三黄舒敏植萃等16款核心原料,替代进口依赖,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10。例如,中药经典方剂“三黄舒敏植萃”的改良应用,既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又通过中医药文化赋能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效应:关税导致的进口原料成本压力,反而加速了国产原料替代进程。2024年,白云区化妆品原料自给率提升至45%,企业采购成本平均下降18%。
(二)智能制造与柔性生产:效率革命对冲成本压力
白云区通过“数智化”改造,实现从研发到投产的极速响应。例如,莱倩化妆品3-5天完成新品打样、7-10天交付定制订单,全自动化产线可满足5000支以上的爆品需求,半自动线则支持小批量柔性生产。芭薇股份通过MES系统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追溯,生产效率提升30%,品控成本下降12%。
价值:关税带来的供应链波动,倒逼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优化库存管理和生产弹性,白云区“北产南贸”的集群布局(北部智能制造园区+南部展贸中心)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
(三)全球化战略:从“被动出海”到“主动破圈”
白云美湾以“抱团出海”模式突破国际壁垒,2024年组织39家企业参展意大利博洛尼亚美容展、越南跨境电商选品会等国际展会,带动阿道夫、水密码等品牌海外销售额增长40%。依托白云国际机场、RCEP服务站等枢纽,企业通过跨境电商保税仓模式降低关税成本,实现“买全球原料、卖全球市场”的闭环。
案例:白云美湾参展团之一的广州碧涛化妆品90%业务为外贸,其洗护产品通过中东、东南亚市场反向打入欧美高端渠道,验证了“反向品牌化”路径的可行性。
▲白云美湾2023赴日本东京考察交流团,来源:白云融媒
中美关税战既是危机,亦是国产美妆崛起的转折点。当“成本倒逼”遇上“国货自强”,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正如商务部所言:“唯有尊重规则、平等协商,才能实现真正的对等。”在这场博弈中,谁能更快适应规则,提前布局自主创新优化供应链,谁就能抢占先机。
2023年首届“广州国际美妆周”新闻发布会上,白云区副区长周军说道:“白云美湾不仅要成为中国的‘美丽工厂’,更要成为全球美妆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当关税战倒逼行业洗牌,白云美湾的全产业链韧性、技术自主性与全球化视野,正为国货美妆书写一条“危机中育先机”的崛起之路!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