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护肤品苏丹红风波,海外原料更安全?

2025.10.24 28 发布:白云美湾科技
share:

2025 年双十一大促节点,美妆护肤圈突发信任危机。某知名测评账号发布的检测视频显示,多款国内外知名护肤品中检出具有基因毒性及潜在致癌风险的苏丹红(来源于某海外原料商) —— 这一早在 2003 年就被全球禁止用于化妆品的成分,瞬间引发舆论发酵。

违禁成分溯源——海外原料商藏风险,盲目崇外埋隐患

检测结果显示,苏丹红疑似来源于一款含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辣木籽油的红色复合原料,涉事原料商指向主打天然植物色素的海外企业 Campo Research。进一步调查发现,科颜氏、farmacy、NARS、AHC 等多个依赖国外原料或主打 “海外植萃” 概念的品牌产品卷入其中,美系 “clean beauty”(纯净美妆)与韩系 “复合植萃” 类产品成为重灾区。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风波暴露了行业长期存在的 “海外原料迷信” 误区。不少品牌为打造 “天然高端” 人设,盲目选用海外原料组,却忽视了供应链端的风险管控。业内专家指出:“部分品牌觉得国外原料自带‘安全滤镜’,即便对原料组成分不透明的问题知情,也因追求营销噱头选择忽视。” 实际上,涉事的三种植物原料本身不含苏丹红,是海外原料商为解决天然色素不稳定问题,私自添加违禁成分,而品牌方因对国外原料的过度信任,往往未开展二次检测。

公开资料显示,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工业染料,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Ⅳ四种类型。人体长期摄入苏丹红可能造成肝脏、肾脏等器官损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归为3类致癌物。

图片

▲《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截图

据美修大数据显示,当前含有上述三种植物原料的护肤品达 854 款,其中不少产品主打 “进口原料”“天然染色”,但消费者难以知晓原料组背后的隐性风险。此次涉事品牌虽均表示 “产品符合法规、已安排送检”,但事后补救难掩事前风控的缺失 —— 若品牌能摒弃 “海外原料更安全” 的偏见,提前引入专业检测,或许能避免这场危机。

行业痛点破局——白云美湾专项检测,穿透复合原料 “灰色地带”

此次苏丹红风波的核心矛盾,在于复合原料组的监管与检测盲区。白云美湾检测工程师直言:“复合原料组成分复杂,可能包含成百上千种物质,苏丹红这类违禁成分不在常规检测类目,品牌很难自查。” 而白云美湾推出的苏丹红专项检测服务,正精准解决这一行业痛点。

作为国内美妆产业重要的检测服务平台,白云美湾的苏丹红专项检测突破了传统检测的局限:一方面,针对复合原料组能精准识别原料商私自添加的苏丹红违禁成分,检测精度可达 ppm 级别,与本次测评的实验室 1170ppm 的检出标准保持一致,最快24小时内可出结果报告;另一方面,服务覆盖原料入厂、产品生产、上市备案全流程,可根据品牌需求提供定制化检测,尤其针对依赖国外复合原料的品牌,能提前排查供应链风险,避免 “不知情踩雷”。

“过去品牌依赖国外原料商提供的检测报告,却忽视了‘报告之外的风险’。” 白云美湾检测负责人表示,此次风波后,已有多家美妆企业咨询专项检测服务,其中不乏此前使用海外复合原料的品牌。

本次服务的推出,不仅为行业品牌提供了 “国产检测方案”,更打破了 “国外原料 = 无需检测” 的错误认知 —— 无论原料来源何处,专业的专项检测才是安全底线。


×

服务热线

400-004-0466
在线咨询

TOP